• 防雷新闻
让中国防雷产业走向世界-四川中光防雷 上市公司
2021-11-15 19:58:26

让中国防雷产业走向世界

本文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公司简介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光防雷”),总部产业园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天宇路19号。


公司注册资本为3.2亿元,职工人数近千人,是中国雷电防护行业的龙头企业。业务领域包括浪涌防护、电子元器件、无线接入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新能源、轨道交通、国防航天等行业,为全球各行业领先客户提供可靠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中光防雷以“为我伟大的中华民族争光”为愿景,作为国内最早的雷电防护企业之一,自1987年成立来,在雷电防护领域潜心耕耘三十余年,具备雄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能力,主编/参编32项国家标准,并从2002年开始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讨论,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中国防雷企业。2015年中光防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414),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以雷电防护为主产业的上市企业。


中光防雷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一类出口企业、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创建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产品质量示范单位、四川省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四川省企业质量信用AAA级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16年前,深圳的夏夜。 窗外,五彩斑斓的霓虹灯不停闪烁;窗内,端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办公室里的王雪颖陷入了深思。 就在刚才,父亲来电话谈起了远在成都的中光公司发展近况:在成都高新西区新建的厂房快完工了,订购的生产设备已经在发货中……王雪颖与父亲时常通电话,聊生活、聊工作,而最近父亲来电话的次数明显增多,关于公司发展的谈话内容也多了。王雪颖知道,这是父亲在试探她的想法。 


学生时代,王雪颖在电子科技大学就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期间,她勤奋刻苦顺利取得密码学与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还获得校内外许多奖学金。从学校出来,她非常珍惜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工作机会,并渴望在计算机与密码的空间发挥自己的学业特长。 作为原科工单位的专家,父亲50岁辞职“下海”,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从“两间库房当作坊”起步,已发展成国内雷电防护行业的知名企业。


为了让中国防雷产业走向世界,父亲付出了全部时间和精力,如今父亲已经70岁了,一直想找接班人。她是家中的独女,父亲打电话的意思很明白。 恍忽间,父亲手写的“为我伟大的中华民族争光”11个遒劲的大字从脑海中闪现,王雪颖仿佛看到了父亲期盼的眼光,暗暗下定了决心。一个月后,王雪颖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辞别深交所,回到阔别4年的成都…… “薪火”传承 王雪颖不想顶着“老板女儿”的光环做事,她想真正地了解公司。 


与父亲商量后,中光公司销售部多了一名衣着普通的新员工。整个公司没人知道这名新员工的真实身份,但看到的是这位个子不高的女员工,频繁走动在生产线、科技资料室……这名新员工也不失时机地向老员工们请教,聊市场、问产品、咨询技术资料问题。新员工微笑满面,态度诚恳,老员工们也愿意和她打交道。


 几个月后,王雪颖与父亲进行了一次深入谈话。她认为,中光已经打开了一片天地,在避雷针、防雷接地和防雷工程方面在国内小有名气,但受传统雷电防护行业相对较冷僻、产品应用层级较低端的影响,企业缺乏产业升级的动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调整业务方向。“我们应该加大与国际知名企业的业务合作关系,争取成为跨国优秀企业的核心配套厂家。一方面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和产品研发能力,一方面借助大企业的发展不断壮大自己的产业……”王雪颖的想法竟然与父亲不谋而合,她敏锐的观察力赢得父亲赞许的目光。 


“只要方向正确,哪怕风高浪急,我们也要去鱼最多的地方去打渔;哪怕崇山峻岭,我们也要去金矿最丰富的地方去挖矿!”王雪颖的想法,坚定了父亲的决定。其实父亲早些年就在配套海外业务方面进行了尝试,但一直没有打开局面。真正要做海外客户的业务,谈何容易?国外公司对产品要求非常高,进入跨国供应链门槛的难度非常大,而且外国客户普遍对于国内产品质量的信任度不高。面对各种近乎严苛的要求,以及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商务交往习惯,不少国内企业在尝试以后,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王雪颖一旦认准了方向,就头也不回地扎了进去,担任了中光公司配套事业部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海外配套业务的拓展。可靠的质量,是海外销售的前提和保障。2005年底,国内第一条SPD自动化生产线在中光公司建立起来了。随之建立起来的,还有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产品不良率直接控制在百万分之二以下。


海外客户来参观,非常惊讶,中光这样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竟然如此重视产品生产能力和品质保障能力。 正当大家满怀期望的认为业务将成时,客户提出了新的要求:出口海外地产品和供应商必须对环境和人员健康负有高度的责任。海外客户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王雪颖对于让中国制造的防雷产品走向世界有了愈发强烈的责任感。


在她坚持不懈的组织推进下,一条条崭新的生产线在明亮宽敞的标准化厂房中依次铺开;公司在体系保障能力上也再上台阶,成为当时国内首家通过体系“三认证”的防雷企业。看着中光公司不断提升的品质保障和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完善的体系建设和工艺技术能力,听着王雪颖自信的讲解和说明,信任与微笑出现在了客户的脸上。 


中国品牌高质量标准的形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海外订单像雪片飞来,国内客户在看到中光公司产品备受海外青睐,也纷纷加大了订单量。从此,中光公司的海外配套业务完全打开了天花板,创造了连续十年保持快速增长的业内传奇。看着公司在王雪颖的管理下,逐步走上国际化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快车道,父亲终于放心了。 当父亲宣布退居二线并发布“父女”消息时,员工们吃惊不已:“完全没看出来是老板的女儿啊,真的太拼了!” 行业“标杆” 配套大客户的成功,更加坚定了王雪颖以创造高端品牌产品为公司战略定位的发展思路。 


在科技研发方面,王雪颖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能力。为此,她以父亲组建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加大投资力度,汇聚了一批学科齐全、专业全面、层次合理的高素质研发人员。如今,公司技术人员已逐渐发展到两百多名,约占员工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包含多位高级工程师,10年以上防雷行业经验的技术人员近百名,资深通信设备研发人员数十名。


王雪颖亲自参与公司核心科研项目——《雷电防护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该项目与清华大学和广东气象局共同合作,将产、学、研进行了有机整合。项目获得巨大成功,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荣获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基础研究方面,父亲理论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深深地影响了王雪颖。她与研发人员沟通时反复强调:没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就没有原创技术的突破;没有实际环境的第一手资料,产品参数就没有现实依据。为此,公司耗费巨资,在海南三亚、云南西双版纳、江苏盱眙、四川巴朗山、龙泉山等地,分别建立了野外雷电观察站和接地试验场,开展自然雷电观测和接地试验研究。通过多年的数据积累,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实验数据,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被成功应用到多个行业雷电防护方案的制定和新产品的研发及标准制定。 


在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方面,王雪颖始终认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都要依托标准先行。父亲在国家、省、市乃至海外的标准布局让她感触颇深。公司一直致力于引领国家雷电防护行业的进步,主编、参编各类标准近50项。其中,国家标准就有30多项。由于积极参加设计防雷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并且多次担任国家雷电防护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公司也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创新实践基地”。每次向客户和来宾介绍公司的标准化工作时,大家都由衷地发出钦佩的赞叹!2015年,在父亲的见证下,王雪颖代表公司与中国标准化协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光公司的标准化工作再上一个坚实的台阶。公司还获得各种专利上百项,包括发明专利三十多项,以及多项国际专利,其中有部分专利还被评为“成都市专利金奖”。


 在产品可靠性方面,王雪颖坚定地认为,只有对出厂产品的质量严格把关,做好每一件产品的售后服务,才能让客户获得最好的服务体验。在父亲的支持下,王雪颖一方面不断扩建公司原有实验室,升级成为通过国家CNAS认证,以及UL、TüV、ETL目击试验室认证的检测中心;另一方面,对公司上百个产品系列、上千种产品型号开展国内外检测机构的第三方产品认证,包括CB认证、ETL认证、UL认证、cTUVus认证、CE-LVD认证、CE-EMC认证、TUV认证、RCM认证、CQC、泰尔认证、CRCC认证产品、FCC认证,以及RoHS整机检测和工信部符合性认定。 


“我们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这是王雪颖在与国内防雷同行交流时常说的一句话。 在国内,父亲和王雪颖四处奔走,积极开展与国内多所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的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且聘请了一批院士、博士、资深教授、著名专家作为顾问,共同推动民族防雷事业的发展。在国外,她和父亲积极参与APEMC亚太电磁兼容会议、APL亚太国际防雷会议、ICLP国际防雷大会、ILPS国际防雷论坛等国际防雷学术活动。同时,她还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EC TC81、TC37A组织中担任委员、也是ITU-TSG5国内对口研究组成员,为推动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王雪颖与时任国际电工委员会雷电防护技术委员会(IECTC81)主席克里斯汀·布克纽博士合作编写并出版了《雷电科学史话》一书。该书一经出版,即刻在国内外读者中激起强烈的反响,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再次”出发 随着企业发展实力的壮大,王雪颖有了更大的发展思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助力企业更好的发展。 


2015年5月13日,中光防雷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沪深两市唯一以雷电防护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上市,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而是企业发展的新起点。在与父亲商议后,王雪颖提出了“再出发战略”:秉承坚持雷电防护为主产业的持续发展宗旨,围绕自身基础技术能力及核心客户市场,在拓展经营范围、延伸产业链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并在电子元器件、无线小基站等非防雷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 


2017年,开始铁路与轨道交通行业和5G通信领域的战略布局;2019年,拓展海外业务能力,加强自主出口业务能力;


2019年,开始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的布局;

2020年,涉足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相关产业;

2021年,布局电子集成线路及相关产业并增资全资子公司,继续拓展经营范围,加大市场拓展及运营……


 现在的中光防雷,早已不是王雪颖初回成都时那个传统防雷业务的小企业了。经过王雪颖15年的继承和发展,中光防雷已在保障既有通信行业大客户服务的基础上,以优质供应商的口碑、地位,向通信行业大客户的非防雷领域全力拓展经营。


与此同时,公司努力拓展电力、铁路、新能源、石油化工等行业的防雷市场,积极推动和开展电磁防护、特殊安全防护产业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一盘更大的棋,已在王雪颖的谋划下,悄然布开。 秋阳洒在微微泛着金边的银杏叶上,远处的山野呈现出一片丰收的稻黄。中光防雷综合楼旁的自动仓库前,一辆货车正在装货,激昂的歌曲从驾驶室飘出——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芳心似水激情如火梦想鼎沸;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纵横四海笑傲天涯风情壮美…… 阳光下的王雪颖目光坚定,眉头舒展,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上一篇:爱企查:上海市避雷装置检测站有限公司与上海气象局 上海市防雷中心的关系
下一篇:中国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