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雷技术
  •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闭路监控系统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一、测前检查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的环境、位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及其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2.查阅图纸,了解隐蔽工程施工情况。二、防直击雷1.防直击雷部分:天线杆、天线塔顶端应有接闪器并与建筑物防雷装置相连,接收天线应在其保护范围内。2.天线杆、天线塔及房屋建筑物按《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中
  • 化工企业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实施细则一、测前检查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的环境、位置,建筑物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2.查阅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施工情况。二、防直击雷1.石油化工企业的建(构)筑物、工艺装置内塔类应有防直击雷装置。2.工艺装置内露天布置的塔、容器等,当罐壁厚度≥4mm时,可不设避雷针,但必须设防雷接地。3.可燃气(液)体的钢罐,必须有环型防
  • 微型石油库、液化气站、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一、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环境、地理位置、油站及油库的规模,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二、查阅设计的图纸,了解钢油罐的性能,壁厚及安装形式,了解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并画出平面示意图,测量各需保护物的尺寸以及与防雷装置间的距离。三、防雷装置接闪器的检测1.独立避雷针:测量高度、用材规格,检查防腐情况、电气连接情况。并作详细纪录。
  • 微波站(台)、综合通信大楼、电力通信站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一、测前检查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的环境、位置,建筑物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2.查阅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施工情况。二、防直击雷1.微波(天线)塔顶端应有接闪器并与建筑物防雷装置相连,接收天线应在其保护范围内。2.微波(天线)塔及房屋建筑物按《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中二类防雷建(构)筑
  • 低压系统的防雷和过压防护摘要: 对雷电和瞬态过压损害低压系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雷电侵入低压系统的几种途径及有关的防护方法。关键词: 雷电;瞬态过压;低压系统;防护0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电子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子医疗诊断系统、通信系统、工业自动化集成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等。这些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敏感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却在不断降低,因而瞬态过压—特别是雷电形成的瞬态过压对它们造成损害
  • 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一、测量检查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的环境、位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形状,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并画出平面示意图。2 . 查阅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3.检查方式:接地电阻值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用材规格用游标卡尺测量,高度用测高仪或经纬仪或皮尺测量,长度用皮尺测量,其它外观检查。二、防直击雷1.接闪器的检查:(1) 独立避雷针:测量高度、用材规格
  • 变配电安全操作规程1、高压隔离开关操作顺序:(1)断电操作顺序:A、断开低压各分路空气开关,隔离开关。B、断开低压总开关。C、断开高压油开关。D、断开高压隔离开关。(2)送电操作顺序和断电顺序相反。二、低压开关操作顺序:(1)断电操作顺序:A、断开低压各分路空气开关、隔离开关。B、断开低压总开关。(2)送电顺序与断电相反。三、倒闸操作规程1、高压双电源用户,作倒闸操作,必须事先与供电局联系,取得同
  • 变配电设备安全检修规程1、电工人员接到停电通知后,拉下有关刀闸开关,收下熔断器。并在操作把手上加锁,同时挂警告牌,对尚无停电的设备周围加放保护遮拦。2、高低压断电后,在工作前必须首先进行验电:3、高压验电时,应使用相应高压等级的验电器,验电时,必须穿戴试验合格的高压绝缘手套,先在带电设备上试验,确实好用后,方能用其进行验电。4、验电工作应在施工设备进出线两侧进行,规定室外配电设备的验电工作,应在干
  • 不可小觑的零地电压零地电压是困扰信息类设备使用的一个较突出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正确处理零地电压问题,对于维护整个机房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电能是生活中最重要能源之一。而且各个行业的用户对供电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供电可*性、电压质量与频率质量等衡量标准外,对零地电压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零地电压问题在计算机机房设计国标中没有硬性规定,但在现实
  •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电气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电器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操作。2、工作前应详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工作时发生意外。3、维修线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防止他人中途送电。4、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电工人
  • 浅谈电气设备的接地1.概述电气设备的某个部分与大地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联接称为接地。与大地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金属导体组称为接地体:联接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与接地体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和接地线统称为接地装置。电气设备接地的目的主要是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所有电气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可靠接地。2.接地的分类按接地的作用分有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和工作接地两种。(1)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避免发生人体触电事
  • 接地电阻测试仪常用知识解答1. 定义地电流:在大地或在接地极中流过的电流。接地导体:指构成地的导体,该导体将设备、电气器件、布线系统、或其他导体(通常指中性线)与接地极连接。接地极:构成地的一种导体。接地连接:用来构成地的连接,系由接地导体、接地极和围绕接地极的大地(土壤)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组成。接地网:由埋在地中的互相连接的裸导体构成的一组接地极,用以为电气设备和金属结构提供共同地。接地系统:在
  • 2021-11-09
    接地系统浅析摘要:通过近一段时间在对现场设备及临时电网的维修与维护,发现许多问题的发生及一些最终的解决方法都是与接地有密切关系的,也让我彻底改变了从前对供电系统及用电设备接地不重视、有时候则有要不要没有关系的想法,让自己总是停留在一个业余者的角度上。通过认真地请教、查询资料等途径,来充实自己,并部分地总结如下。关键词:接地系统通过近一段时间在对现场设备及临时电网的维修与维护,发现许多问题的发生及一
  • 浅析屏蔽电缆的接地方式[摘 要]文中分析了屏蔽电缆抗电磁干扰的技术特性,阐述了屏蔽电缆应用中屏蔽层的接地方式。  [关键词] 屏蔽电缆 抗干扰 接地1. 屏蔽电缆技术特性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加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已经广泛的使用集成电路型或微机型的保护装置,这些保护装置的应用对提高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很有用的。但是相应的也提出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因为微机保护装置都是采用的电
  • 防雷产品的技术原理及发展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重要领域(邮电、广电、金融、电力、公路等)防雷已经是热门话题,这是因为IT技术的普及导致了保护IT设备的防雷产品需求的高速增长。有需求就有供给正是市场经济的魅力所在,因此防雷产品市场兴旺发达,各种新品层出不穷,防雷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事IT行业的技术人员对强电不是很熟悉,加上过去防雷是很冷僻的学科,系统介绍防雷技术及防雷产品的资料很少,这就给用户经济合
  • 独立接地与共用接地的比较 摘要: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他形式的雷,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饿良好的接地装置是不可能可靠的避雷的。关键词:独立接地 共用接地 比较  地  导电性的土壤,具有等电位,且任意点的电位可以看成零电位;导电体,如土壤或钢船的外壳,作为电路的返回通道,或作为零电位参考点;电路中相对于地具有零电位的位置或部分。  接地  用导线
  • 虞教授的“科学方法”是错误的方法----梅忠恕作者: 昆雷 时间: 2008-03-29 人气: 116本文章共15419字,虞教授的“科学方法”是错误的方法昆明昆雷电力科学研究所摘要:在阅读虞教授最近发表的题为《防雷减灾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时发现诸多错误,虞教授宣扬“物理防雷”和“接地电阻非法”是对防雷人的误导。透过虞教授的错误,发现其背后的用心,乃是兜售等离子避雷球技术。虞教授的“科学方法”是完
  • 雷击人身伤害与防雷知识要点----梅忠恕雷击人身伤害与防雷知识要点梅忠恕(昆雷电力科学研究所,昆明650051)摘要:本文从直击雷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分析和介绍了各种雷害事故的类型与特征,以利于人们在雷击条件下保护自身的安全。关键词:直接雷击,雷击伤害,雷电感应电流,雷电感应电压,电容分压,旁侧闪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1、 前言我国地大物博,雷害事故频发,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人们遭雷击伤亡,其中死亡数
  • 霓虹灯的雷电防护全老师 霓虹灯的防雷怎么做答:在考虑霓虹灯的雷电防护时以下几个步骤:1.外部防雷:首先要保证霓虹灯的支架两点以上与屋顶避雷带实施电气连接[避雷带有效接地],然后观察霓虹灯支架是否在建筑物主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如果没有避雷带或接地电阻较大,则需寻找与建筑物主接地系统相连接的主钢筋与支架实施两点以上电气连接。2.电源防雷:依据GB50057标准,霓虹灯电源属于0-1区,故采取以下措施
  • 引下线与接地问题——全振宇 问:防雷规范GB50057-94第3.3.4条“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请问此条是出于什么考虑?利用建筑物圈梁钢筋可以吗?还是必须敷设环状人工接地体?答:电位传送整体过程与建筑物自身及周边产生电位差,只有电位差才可以造成设备损坏,才可以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建筑物圈梁钢筋是平衡本层电位为目的,敷设环状人工接地体也是这
  • 防雷检测的基本步骤庞华基   侯建伟Pang Huaji  Hou Jianwei(青岛市气象局 青岛市 266003)--------------------------------------------------------------------------------我国正式全国性地开展防雷检测工作开始于八九年底,至今已经历了十多个春秋,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防雷检测也越
  • 特殊场所防雷与接地问题——全振宇回答全先生,我想咨询您个问题,我现在手上有一个大桥的路灯接地,大桥长8公里,其中钢箱梁桥共2公里,混凝土箱梁桥共6公里,主体设计单位做了大桥的防雷接地,但是只包括钢箱梁桥部分的防雷接地,全桥只有四个点利用桥墩做了引下线,他们在钢箱梁桥面两侧敷设了两根镀锌扁钢,混凝土箱梁没有敷设,我想的路灯接地方式是在混凝土箱梁也敷设接地扁钢,和他们在钢箱梁桥敷设的接地扁钢焊接在一起
  • 防雷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标称电压Un与被保护系统的额定电压相符,在信息技术系统中此参数表明了应该选用的保护器的类型,它标出交流或直流电压的有效值。 2、额定电压Uc能长久施加在保护器的指定端,而不引起保护器特性变化和激活保护元件的最大电压有效值。 3、额定放电电流Isn给保护器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0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4、最大放电电流Imax给保护器施加波
  • 如何安装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选型及安装位置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是否能够有效地防止过电压。现以德国西门子浪涌保护器为例阐述选型及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选择浪涌保护器1.总则(1) 选型依IEC61312、61643、VDE0100及GB50057-94标准进行。通过严格的分级避雷保护,使过电压降低到对设备无害的量值。(2) 电源防雷的选型严格依据使用环境的电网类型而定,如TN、TT等电网制式。(3) 西
  • 石油天然气井站防雷设施分析和探讨摘要:石油天然气井站是天然气开采不可缺少的生产场地,这些井站绝大部分地理位置都处于海拔高度300~6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井站自动化、高科技设备设施越来越多,为了井站这些设备、设施不被雷击,一般在井场都安装了避雷针,对电气设备安装了浪涌保护器,同时对各类设备还作了人工接地等防雷措施。特别是近两年天然气开采行业,对井站防雷设施要求越来越高,花去
  • 避雷器SPD工作原理和结构简 介: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电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关键字:电涌保护器 防雷 信号传输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是电
  • 避雷针(线)防直击雷的作用摘 要: 本文主要内容有二:(1)反对用“几何原理”理解避雷针(线)的防直击雷的作用;(2)多支避雷针(线)之间保护范围过小,是“花钱招祸”。关键词 : 避雷针(线)保护范围 发变电所防直击雷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保护关于避雷针防直击雷的作用,笔者在文[1、2、3]阐述了个人看法,这里不再重述。本文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1)“几何原理”是不符合雷电放电规律的。(2)
  • 再论“绝缘避雷”不可行摘 要:“绝缘避雷”是一个模糊而错误的概念,分析了几个有关的误解,说明了其所以错误的道理。关键词:建筑物防雷 绝缘避雷《防雷世界》2004年第6期刊登文章[1][2],对笔者“关于绝缘避雷问题的讨论”[3]一文表示疑问和异议,又有文[4]再次提出“绝缘避雷”问题。对此方家光教授已经撰文[5]给予澄清,我表示完全赞成。为了补充有关资料,笔者写出本文作为答辩,欢迎读者讨论和批评。
  • 探讨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防护措施广东佛山电力设计院 (528000) 练振辉民居与雷击为了减少树枝、鸟类等外物引起架空裸线的故障、减小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佛山电力局从1999年开始使用10kV架空绝缘导线。从运行情况看,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问题,主要是雷击断线问题十分突出。在已架设的20条架空绝缘线路中,在两年时间内已有7条线路受到雷击而断线。因此,为确
  • 分散型控制系统的防雷摘要:回顾防雷概念的转变,介绍直击雷、雷电电磁脉冲对DCS的危害,阐述了具体的防雷措施。关键词:直击雷 雷电电磁脉冲 雷电波 屏蔽1. 问题的提出  声、光、电现象同时迸发的直击雷,可以击毁其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和生命财产,对此人们已很熟悉,也有较成熟可靠的防护技术。但伴随着雷电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以电磁感应作用和电流波形式,对近十多年来迅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控制设备的破坏和危害